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4K/2160P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_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CCTV_4K.2024.Opening.Ceremony.of.the.XXXIII.Summer.Olympic.Games.2160p.50fps.UHDTV.HEVC.10bit.HLG.DD5.1 详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_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CCTV_4K.2024.Opening.Ceremony.of.the.XXXIII.Summer.Olympic.Games.2160p.50fps.UHDTV.HEVC.10bit.HLG.DD5.1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夸克盘 【202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HD1080P 中字 详情
      【202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HD1080P 中字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202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HD1080P 中字 详情
      【202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HD1080P 中字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国英多音轨].2024.Opening.Ceremony.1080p.MyTVSuper.WEB-DL.H.265.AAC2.0.2Audio-DreamHD[7.80GB ] 详情
      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国英多音轨].2024.Opening.Ceremony.1080p.MyTVSuper.WEB-DL.H.265.AAC2.0.2Audio-DreamHD[7.8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Paris.Olympics.2024.Opening.Ceremony.1080p.HDTV.H264-DARKFLiX[TGx] 详情
      Paris.Olympics.2024.Opening.Ceremony.1080p.HDTV.H264-DARKFLiX[TGx]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阿里云盘 央视版本【4h42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Games of the XXXIII Olympiad (2024) 详情
      央视版本【4h42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Games of the XXXIII Olympiad (202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阿里云盘 TVB版本【4h33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Games of the XXXIII Olympiad (2024) 详情
      TVB版本【4h33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Games of the XXXIII Olympiad (202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阿里云盘 日本NHK版本【4h07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2024) 详情
      日本NHK版本【4h07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202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法国直播无标版本【4h07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2024) 详情
      法国直播无标版本【4h07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202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央视版本【4h42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2024) 详情
      央视版本【4h42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202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TVB版本【4h33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2024) 详情
      TVB版本【4h33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202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日本NHK版本【4h07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Games of the XXXIII Olympiad (2024) 详情
      日本NHK版本【4h07min】-2024年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Paris 2024: Games of the XXXIII Olympiad (202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开幕式于2024年7月26日举行,计划在巴黎的标志性地标——埃菲尔铁塔前进行。此次开幕式的设计和理念与以往不同,主办方将开幕式的主要部分安排在塞纳河沿岸,旨在打破传统体育场馆的界限,打造一个开放的、面向公众的盛大仪式。   届时,运动员将乘坐船只沿塞纳河游行,这一创意既展示了巴黎的城市风貌,又能让更多观众近距离感受奥运会的开幕盛况。据悉,预计将有60多万人沿河观看这一独特的开幕式。   此外,开幕式将包括传统的文艺表演、烟花秀、以及奥运圣火的点燃仪式。法国总统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将出席并致辞,宣布奥运会正式开始。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8 IMDB 7.6 正片
      Fire of Love
      2022
      纪录片
      加拿大/美国

      火山挚恋

      Fire of Lov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感谢莫里斯夫妇带来的极致浪漫的影像,令人看到忘我和痴傻。天才的摄影好像不需要技巧,只需出于直觉和爱,出于赤子情怀与强烈的好奇心。数百小时的档案和素材中,导演找到了最动人的那条线索。爱人和爱科学的真情随岩浆喷发而出,你我都需致敬这向死而生的、超凡的天真和勇气。
      • 今年北影节出师不利,不知道是资料馆的椅子太舒服,还是我最近太累了,这部一整个睡过去的大动作😂,醒来就看见说主角的骨灰存放在崇台寺巴拉巴拉……但今天是中元节,出来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很多烧纸的,那高耸的火苗,和漫天的灰烬,和火山梦幻联动了,有种我觉还没醒的感觉😂
      • 一部关于尼采的超人之爱与相爱的故事。活火山,如此爆裂激越之物,影像却那么轻逸自由,像流淌的传说。故事从死亡之日开始,接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理解那终点的必然与美。画面从火山影像转向旅途中人的群像和细微之物的万象时颇为动人: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必要的,都以自己的节律存在。「大地现在仍对伟大灵魂开放,对于孤独者和成双者来说,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在这些地方周围,散溢着静谧之海的气息。」一个注定要被讲述的故事,也许往后许多年都会是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 2.5 好看,但这个故事真的没有go anywhere,一直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关系,几百个小时的素材,用尽了各种叙事手法,但除了像展现奇观一样展现这对爱人的关系,真的没有往里走,往深走。
      • 震撼至极,感动失语。与爱上猫猫狗狗不同,爱上火山注定是寂寞的,因为对方是太上无情的自然存在,它不会给人以任何回应或优待。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画面和主题都无比壮美,奥斯卡先押为敬!
      • #CPH:DOX 国家地理出品,果然精品。本片证明了纪录片剧本的重要性(竟然有四个编剧,其中一人兼导演,一人兼制片,二人兼剪辑师)。片名双关,同时又表明影片自然科教与人物传记的双重性。二人是伟大的稀有的科学家(彼时:世界上有350名火山学家,其中50名研究grey volcano),但导演没有渲染“伟大”,故事讲得朴实轻松,不时展现一下Maurice的幽默,二人感情与学科发展并行,还将二人性格与两种火山(red、grey)类比,至少在结局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错的有点小情趣的比较。就像我们对大白鲨的误解,我们对火山也有恐惧,影片有意识开始就将其破除并一点点展现这一自然尤物。随着了解增加,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其他科学家,但并没有忽视他们,在后期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付出的努力。
      • “Me, Katia, and the volcanos, it’s a love story.” “We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 危险浪漫远超人类所能企及的宏大之物,只有如此奇迹般的人生才能述说。他们夫妇和他们拍下的影像好Wes Anderson啊:巨大眼镜彩色小伞红帽子蓝衣服和突如其来的zoom out!Air配乐+Miranda July旁白❤️啊这令人含笑九泉的搭配!
      • #SXSW# 迸裂的视觉 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空气的形态、土壤的尸块、地表的张力、水质的呼吸、岩浆的纹理 自然的律动中 所有活跃之物都是玩伴 是善于控制火候的厨师 也是噗嗤噗嗤吐着小火苗的小怪兽 与随机掷入的小动画一齐描画着返璞归真的视角 想必即便只身前往也不会觉得孤独罢 火山学家的行踪则总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浪漫 这不仅仅是生理学/地质学意义上的 更体现在火山皲裂的肌肤与人类社会的裂隙媾和后 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肉身去努力地弥合这道鸿沟
      • A/85|两位科学家是天生的电影人,只能说导演足够幸运,完完全全靠着archives就能撑起一部片。太震撼太惊艳,尤其是在大荧幕,感觉脉搏心跳都随地球的一呼一吸跳动。以时间线为轴的故事结构中规中矩,两人的爱情故事在以往的访谈和散文化的narration中充分展现,但再多的言语也比不过影像中看向镜头的眼神,穿过蒸汽岩灰、岩浆冰雪、生命死亡在半空中相遇。我看完就在想如果我也找一个电影人做伴侣估计能把彼此折磨疯。#2022CPH:DOX#
      • 大概率会是今年最爱的纪录片。 当他们两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喷涌滚烫的火山岩浆前,你会被一种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冲击。然而你又时刻被画面提醒着,这是真实影像,于是随即就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份难以置信来源于地球脉动在你面前爆发的震撼,同时也来源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竟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着如此危险又浪漫的科研工作。 他们结缘于对火山的共同热爱。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一般,引领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朝圣。哪怕最后长眠于云仙火山,也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there is no other way.
      • 这哪里是纪录片,简直是一部壮丽浪漫的爱情片。两个人最后的归宿简直是壮烈的宿命,虽让人心痛,但也确实是两人能抵达的另一种极致。
      • 我知道这是关于火山学家的纪录片,没想到他们已经死去,而且死得其所。而比他们之间感情更动人的,是他们对于火山的爱,对于科学的爱。电影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部分,前者也象征着他们纯粹的爱情,后者也暗示着他们担负着科学家压力。两人年轻时对人类权力失去信心,于是醉心于大自然的伟力,在危险边缘行走,为人类科学开拓前沿,晚年又不忍于火山过后人类的惨状,自己制作电影劝说政府重视灰火山的危害性。我想他俩最后时刻,一定没有恐惧也没有遗憾,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影片全部取材于夫妻俩留下的影像,Maurice也是摄影天才。谢谢这些素材,让我看到熔岩溅起像西红柿一样,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树也会像牙签摊在泥浆上。非常推荐。
      • #12th BJIFF# 前获圣丹斯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应该2023会有个奥斯卡纪录片提名。这火山学家两口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素材多而且都是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导演搞档案的水平很不错。不过还是有点太顺着人物走,基本人物说什么导演就采信什么,阐释方向也都往浪漫爱情去了,这就有点顺拐了……不去深挖人物之间和人物与外部的张力,单靠“崇高”的影像,其实也在表意上有些重复累赘了。但大银幕体验肯定是一流的!
      • #BJIFF 2022 资料馆 98th Katia et Maurice本身作为科教影像的创作者与电视媒体出镜者提供了数不尽的宝贵素材,也让本片看起来更像是再创作。Katia et Maurice,红火山与灰火山,影片抓住了一些对比关系而没有滥用取之不尽的视觉奇观,从二人与火山的三角恋延伸到最后火山学家,火山与人类的三角关系。出生于二战后重建时期,厌倦于众生的渺小而亲近火山的伟大,又因职责所在选择重新接近社会,最终为人类而葬身烟海。形式所限对于二人的具体刻画只能来自于他们自己,也因此无法完成特别可信的心理描摹,与震撼的内心和解煽情,不过这也并非本片目的所在。
      • 这两人的生命太灿烂自由了。但作为纪录片那些小清新的动画也是多余
      • 不光记录火山爆发的画面十分震撼壮美,两位科学家这种纯粹极致的热爱更让人感动。提前奶一个奥提。
      • 伟大
      • 热烈燃烧着的美丽。红火山岩浆奇景仿佛是浪漫爱情长河中包容一切的温暖精神慰藉,象征爱意的浪漫话语在炽烈汹涌的岩浆里不断交融,伴随着人物热情四射的魅力喷薄而出。点燃的探索欲拉近了彼此思绪的连结,也证明着人类与造物自然的神奇,地球脉动的心跳向世人释放出蓬勃无限的能量,它无疑是两人爱情奇遇历史见证者的最佳选择。那些敢于奉献于危险未知不顾一切地亲历捕捉,洒脱无私的纪录求知,有如法国新浪潮中自由奔放的影像活力。而当他们领略到了非人之美后,又再一次重新回归本真脆弱的人性,摧枯拉朽核武器般的灰火山爆发,更是悲悯警醒着残酷宏观时间尺度下人类个体的渺小,人们对自然的主观投射可以借由两人动荡的戏剧视点无限延伸,火山作为非人拟物的一种,则被赋予了摧毁世俗平庸的反叛特质,真正立足人类生命的观察啊。——12'BJIFF
      • 画面尤其好看,可惜对爱情的描绘竟只能流于表面,带着猎奇和朝圣的距离感。
      • 两个人倾尽毕生追随着每一座喷发的火山,这才是极致的爱吧,很羡慕像Katia和Maurice这样能够找到一个不管是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还是生活方式都如此契合的人!这片子一定要到电影院里看,那些火山喷发的影像真的绝美!
    • 豆瓣 9.1 IMDB 7.1 正片
      Kim's Video
      2023
      纪录片
      美国

      金的音像店

      Kim's Vide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天,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太好看了(我爸现在就在这个b小镇参加一欧元房产项目,回去出资源了得赶紧给他看看,草泥马的
      • 看完只想高呼“电影万岁”!北影节2023.4.27
      • 所以文艺青年就是会因为报菜名而找到彼此啦!(没有说文艺青年不好的意思)
      • 😭😭😭我操哪有影迷不喜欢这玩意啊!!!!集结电影之魂偷电影,“戈达尔都帮你了,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戈达尔做什么都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没有昆汀?”我真的边哭边笑😭😭😭永远有那么多人扯着艺术的旗子蝇营狗苟,但永远有艺术之魂真的在燃烧😭😭😭😭
      • 结束后的三次掌声说明一切,北影节给这个片子磕一个也不过分吧。#13th北影节BIFF 保利天安门
      •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北影节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其中插入了很多经典影片的段落,整个调查过程都充满了放克精神,电影培养了一代人,也需要这一代人为其发声。电影记载了历史,拥有所有出现于其中的人活过的证据。韩裔青年成功实现美国梦,而五万多张DVD在电影数字化的浪潮下被满载希望地运往西西里岛。音像店的管理者们企图通过电影为当地居民带来文化熏陶,使当地成为艺术家的天堂,只可惜曾经的约定只不过是服务于政治需要的工具。愚昧的人永远不知道他们拥有多宝贵的财富,历史也始终充满遗憾,总会有大量的电影被世人永远遗忘,无迹可寻。电影之神集体掠夺电影的部分过于热血,当梅雅、戈达尔、瓦尔达、贾木许等人的灵魂齐聚一堂共同完成电影拯救计划时,能感受到属于电影圈的顽强生命力,绝不屈服,永不妥协。
      • 爱电影尤其喜欢收碟的影迷不能错过。一个韩国人在纽约开的音像店被意大利人整个骗去西西里又重回纽约的神奇故事。 从开始满满迷影元素以为只是探寻一家音像店的变迁经历,到卷入意大利政治黑帮疑云,再到以一个Nathan Fielder式荒诞点子集结“电影之魂”取回自己被偷走的东西,直至那句“如果戈达尔也帮了你,那我一定支持,这个人不论做什么都对”,眼睛逐渐瞪圆,观感不断攀升。 最后接盘机构揭晓是我猜中的AD,心里给他们鼓了一百次掌;看到工作人员认真清理分类上架,完全与萨拉米做法相反,没忍住哭了,这才是应有的归宿啊! 此外还有很多电影之神显灵的细节,比如导演生于德州巴黎,比如在看《双峰》时第一次收到金老板回信,比如萨拉米的那场火。电影万岁![230427]
      • 影迷的事,能叫偷吗!
      • 很后悔没有印制电影之魂面具来观看!
      • 最高境界的”影迷的自我修养”:从“看电影”到“救电影”,同时完成“拍电影”。综合了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的“自制”手法与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的“介入”姿态,最终呈现出安迪·沃霍尔式的大众文化的英雄形象(顺带一提:片中的“电影之魂”似乎就包括沃霍尔的面具)。电影的英文字幕似乎就是Final Cut Pro软件自带的默认格式,因而无疑发出这样的宣告和召唤:“爱电影、拍电影——我行你也行!”最后,所剪取的电影片段包括《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就冲这点也得加上一星。
      • 迷影向纪录片,配上funky音乐,看得很带感。55000部电影藏品完璧归赵的故事。金先生说:连戈达尔都支持你了,为什么没有昆汀·塔伦蒂诺?(全场爆笑)幸好这些藏品被带到了纽约,被分类、整理、收藏、展出并得到应有保护,Salemi只是想带动当地的旅游。金先生的一生落点《公民凯恩》。戈达尔说:事物的来处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向何方。“科恩兄弟的延期费不用还了。”【BJIFF13th/Day5/Scene18·西单】
      •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0部。迷影迷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到金字塔尖了!向所有梦想家与理想主义者致敬!这事儿本身就太电影了!
      • 去电影院之前:女朋友非要看的什么破片儿? 看完电影后:迷影+纪录片+邪典+黑手党+铅黄?电影万岁!
      • 旁边迷影青年笑的太聒噪了
      • 本届北影节迷影精神赏
      • 他是戈达尔啊!戈达尔做什么都是对的
      • BJIFF2023。非常惊喜,纪录片拍出了故事片的趣味性。影片以追寻收藏家金先生的音像店为主线,将纪实影像和经典电影画面灵活剪辑,讲述了一个对影碟收藏和电影艺术充满执着与热爱的故事。但这并不是故事,当信息化时代将一摞摞庞大厚重的录像带变成了方便流行的NETFLIX,一种对电影的独特仪式感却在悄然消失,对于影迷中的一部分人来说,将实体电影整齐摆放并归类收藏,仿佛它们就会变成触手可及的平行人生。
      • 应该作为资料馆常驻影片,提醒我们电影资料的科学存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 纪录片不止要记录,还要会搞事情!还有不要丧失那该死的勇气和幽默感
      • BJIFF @资料馆 北影节接近尾声了,感觉今天这场小雨下得正好。生活有时候好像电影,电影有时候好像生活。这个纪录片给我一种《How to with John Wilson》的感觉,很喜欢。以后如果去纽约,要去圣地巡礼一下:28 Liberty St, New York, NY 10005, United States 地址是这个。
    • 豆瓣 8.7 正片
      Burning Sun: Exposing the Secret K-pop Chat Groups
      2024
      纪录片
      英国

      Burning Sun 揭露韩流明星聊天室里的秘密

      Burning Sun: Exposing the Secret K-pop Chat Group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到具荷拉主动帮忙提供线索时真的后背发麻…明明是男性主导的犯罪,但寻找证据、推进曝光、为受害者发声的几乎都是女性,此刻的团结比起理智,更像是一种遥远的共鸣“对女性来说,无时无刻不感到身处夜店Burning Sun” “我觉得我不再难过,但就是泪流满面… 是很难…我觉得我应该说出来,因为人们需要知道,这样才能阻止出现更多的受害者”
      • 梳理了基本事实,很多值得展开的地方都点到为止。但具荷拉帮忙取证确实是第一次知道,心碎。
      • 这个时候,具荷拉出现了,这句话振聋发聩
      • 韩女游行:无论我们在哪里都如同身处Burning Sun。结尾字幕让人绝望:过去15年韩国涉及非法拍摄的x犯罪增长了11倍。当加害者和权力帮凶都是男人,受害者和追查记者都是女人,力量悬殊的结构性压迫。侵犯痛不欲生,判刑隔靴搔痒,揭露只能让他们升级犯罪手法,鹅卵石激不起巨浪,却也要发出那勇敢的一击。
      • 没想到具荷拉这么勇敢正直善良。各行各业都需要女人,特别是上面。各行各业的女人都不要害怕发声,即使是娱乐记者也可以撬动高层的腐败警察。
      • 两位女记者都在孕期坚持调查,一位流产两次,另一位遭受骚扰长达三年。还有具荷拉,原来这个女孩子生前还帮助记者,她帮助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真是非常惋惜。片尾女记者说的鹅卵石投进池塘的话,只能说是一种孤勇者的无奈!
      • 我一想到那小子还在东南亚风生水起,每天声色犬马还当自己是胜茨比,还像寄生虫一样的提起自己的团体我就恶心的不要不要的🤮🤮🤮
      • 女性对他们来说就是用完即弃的抹布、打通人脉的工具以及淫乐的玩具。具荷拉真是太勇敢了,不曾了解她这一面。
      • 现状就是这样,温和派做不到像激女那样反抗现状至少在隔岸观火的时候闭嘴
      • 鹅卵石投进水里,没掀起巨浪也正常。但石头已经不见,海面依然平静,韩国真是恐怖又绝望
      • 引用YouTube的一段评论:“Some said that this was released 5 years too late, but I firmly believe this dropped just in time. Just when people were about to forgive and forget... just when these criminals were about to enjoy their lives again as if nothing happened. It's the right time to be reminded of how hideous this crime was.”
      • 之前对韩国有向往时,韩国朋友提醒我:在韩国是可以大家一起把你弄死的。彼时年纪小不懂,现在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整个韩国也就一个省那么大,人际关系可谓锁死,想象一下自己的事被一个省的人讨论,这个传播范围在当今社会并不难,对韩国来说就是整个国家都认识你都在议论你。整个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叠加举国的网络暴力,物化歧视女性背后的权力阶级分化固化,在娱乐产业这行当里被加压核爆。最恶心的是即使并不坏的大众也会说“那怎么办呢,现实就是如此,你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对策”,受害者永远避免不了指责,因为所有人都别无他法,指责社会没有结果便把矛头转回来,太吊诡也太悲哀了。但我面对这种指责不会难过,只会觉得突显了坚持自己和揭露这些有多重要。我并不奢望社会能变,只是我坚信正义的价值,正义存在于少数人心中,而不是群氓嘴里。
      • 对韩流男艺人的爱,就是刺向女人自己的一把刀。具荷拉,女记者,勇敢的人,人类之光。
      • “律师说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她反而可能被认为诬告受到严厉处罚,景美听后很恐慌,所以她撤销了起诉,还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称郑俊英没有做错任何事,并向他道歉”如果聊天群没有被发现,真相又会被掩埋,郑俊英成为又一个被诬陷的无辜男人,都不敢想这种事在世界上发生了多少次
      • 真的是看得泪流满面啊!勇敢的记者、勇敢的具荷拉、勇敢站出来的受害者……致敬!恶人从来不会从地球上消失,所以让自己坚强、让自己勇敢、让自己学会保护自己,是每一个女性从小就应该学习的。“眼睛真是心灵的窗户”。在最初想要去了解韩国娱乐圈的初始,我就极其排斥YG这个公司旗下的艺人,说不上为什么,就是不喜欢。也许这些贪婪的人,虽然极力的伪装着自己,可真实的内心逃不过眼睛这扇窗。
      • 这些罪行不是单独几个人完成的,是群体犯罪。
      • 是小时候尿尿都被称赞的男宝呀 从家庭到社会 从舆论到法律 永远被偏爱
      • "对于女性来说,无论我们在哪,感觉都如同身处Burning Sun" “我只是将一块鹅卵石扔进一个大池塘,没有出现巨浪也正常。池塘似乎又平静下来了” 我们需要扔更多更多的鹅卵石,总有一天池塘会被填满的吧。会的吧。
      • 5星给这些勇敢正义的女孩子们。看完更是气愤和无奈留下叹息…几年前一直在关注整个事件,看到胜利郑俊英崔钟训那些人渣的录像和聊天记录恶心得想吐,还有片子里没有提到名字的那几位。为两位女记者致敬,在JC的包庇不作为的大环境下,靠娱乐记者来揭示也挺可笑的,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背后。两位都深受粉丝的网暴,明明受害者都是女生还有粉丝也是受害者,还导致一位姐姐流产两次无法生育唉。已经无法信任那些人渣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无辜言辞了,很能装谁又知背后真相呢?没想到再见到具荷拉是在这里,忍不住😭她勇敢地帮助记者找出背后的靠山,最后却离开了…她也是受害者啊!结局是恶魔在人间,郑才判6年,崔2年,胜利18个月,JC不成立无罪?现在这些人渣都出狱了,夜店和偷拍依旧盛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想念荷拉和雪莉🥲好难过
      • #BBC《Burning sun》 鹅卵石丢进池塘,会翻起涟漪,然后恢复平静。看起来是很让人失望的结果,但我喜欢「精卫填海」的故事,巧合的是,精卫也是位女性。
    • 豆瓣 8.4 IMDB 7.4 中字
      2023
      纪录片
      香港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现在都是政治流亡 到国外 我是经济流亡 从香港到大陆” 真挚 真实!看许鞍华最想拍的题材看到泪目💧
      • 散場後的梳士巴利道飄起小雨,我又要想起「共你淒風苦雨,共你披星戴月」 阿Ann說她dedicate to this city 她真的做到了 // 展開說覺得喜歡的地方: 詩被讀出來才是完整的;黃廖二人各自的時代性和共同的地域性是有精讀意義的;阿Ann用自己的形式寫了「給城市的詩」把《黃金時代》當成一種形式的試驗其實也非常合理 熟悉的鰂魚涌街景 達明和鄧小突如起來的一起出現算是彩蛋吧 江逸天大概是等到出頭天了 不喜歡的地方大概還是主要在於太「男」了:) X生成功地沒有讓我對他改觀⋯ 但是阿Ann想做什麼做什麼!! (場外:永遠羨慕阿Ann和Margaret的友情TAT
      • 黃燦然部分有趣,但沒想到60歲隱居也能找個看起來比女兒還小的文學夢女青年供養自己,廖偉棠是真的無聊+說教。「已逝詩人西西朗誦珍貴畫面」竟然是從島嶼寫作中擷取的確實把人無語到。
      • 这个片子是Ann看完海水变蓝以后突然说起想要拍的(比海水变蓝好看多啦),行动力之快执行力之强真是让人佩服。最后呈现的效果比预期好很多,Ann的出镜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 #hkiff,记得之前许鞍华说她不会离开香港,她愿意做这个时代的记录者,很敬佩她真的在坚持 (整个电影真的有点像在上Hong Kong studies 的专业课lecture哈哈哈
      • 這是一首香港人一起寫的杜伊諾哀歌。
      • 「打倒象徵主義,活生生的玫瑰萬歲」活生生的香港萬歲(哭哭哭哭哭哭
      • 感激Ann為我城與詩留下見證
      • 今天在资料馆问到许鞍华了,她说这部片已经拍完啦!期待!20230226 “经济流亡”。又见许鞍华,跑跑楼变成追星现场。黄昏老人旅行vlog观感。20240122
      • 很中意廖伟棠这样的好爸爸哈哈哈,他在课堂上对辛波斯卡和布莱希特的解读也浅白易懂。打倒主义,鲜活的玫瑰万岁!黄灿然就太像豆瓣文艺男衰老后的油腻相了,然而还是会有年轻女孩上他的当😅
      • hkiff 文化中心:确实比贾樟柯高出不少。在讨论香港现代诗的流变中体现出导演极强的文学功底。全片饱含着对作为诗歌土壤的广东话和香港文化的深深眷恋。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的拍摄更延伸出了和不同的地域背景所产生的有机互动,其中不少段落更是点出了当下香港创作者们的隐忧,穿帮镜头也仿佛是在回应“尊重生活”和“沉默”的议题,更不要说弥漫全片的疫情封控背景。非常棒的文学纪录片,同时也是很有意味的时代影像。
      • #hkiff47 結尾的對話,問Ann為什麼選了香港文學,她順其自然解釋因為詩一直給她以撫慰,從小學開始。但她沒有解釋「香港」,因為她拍香港就是理所當然,好像不需要向任何人任何解釋。不斷有一些隱晦的片段被引出來。問黃燦然如何面對審查,拍在台港人給坐監友人寫信,抄了策蘭的詩;廖偉棠引用布萊希特那篇致後代。這是小島的壓抑日常。謝謝Ann拍撫慰她的詩和詩人來撫慰大家。(廖偉棠拍的照片裡出現趙已然的瞬間我淚目了,開頭有西西讀詩的片段也讓人鼻酸(最後:爹的為什麼男詩人這麼多,看不得中老年文藝男&年輕女孩這種畸形拍拖組合!)
      • Ann最后说:诗是她的护身符,在心情低落的时候总会想起学生时代读的诗,是那些诗足以让自己支撑下去。我们发自内心所书写的东西,无法预测在未来的某一个瞬间给他人、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文字记录当下,也记录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流逝。再一次被文字的力量所感动😭😭
      • 好溫柔的紀錄。「站在黎明的码头,我是黑夜的孤独者。/站在白天的故乡,我把出发的影子拉得比归来还长。/站在晨光中我理解到傍晚之所以被黑夜吞没的缘由。」想起皇后碼頭歌謠的開頭,周耀輝的皇后大盜:共你淒風苦雨 共你披星戴月。哀歌其七依然那麼好:在曙光的航空站,我是夜以繼日的抒情詩人。
      • 路过裁缝店的灯火,知道那里不属于你。观察茶餐厅的父亲,一眼看完他的人生。诗是护身符,是狱中信,是玫瑰不代表爱情,是离开树的叶子。不能在广场上朗诵,似来自宇宙核心的爱情,注定会发生。为什么离开了香港就拍不好电影,就用完了青春,就成了流亡。为什么嘴上说着毫不留恋,却忘不掉那一杯咖啡。
      • 以诗写人,以诗写城。既有许鞍华对诗歌的热爱,更多的是许鞍华对香港炽热的情怀。“当一次谈话/几乎就是犯罪/因为它包含/如此多说过的?”
      • 是一贯的许鞍华风格,平实、趣致,诗是形而上的,诗人的生活是回归地面的,如果有更多人因为这部纪录片唤醒对诗的热情,就太好了。(ps:来m+戏院看片的内地观众请观影时收起你们的手机,发光电子屏幕影响其他观众的公德请周知,请入乡随俗别在电影院玩电话……btw如果您要刷微信微博到底为何还要入戏院呢?)
      • #TGHFF#努力不赚钱地写诗,受众和市场,注定让诗人成为曲高和寡的群体。身边的诗人朋友都觉得诗是最高级的表达形式,像灿然说的写散文或者小说就是降低形式。用经济流亡的方式记录当下,影片音乐跟随情绪流动,拆解诗人创作过程,形成一首影像诗。最后许鞍华反被拍摄对象采访时候说,在最困苦时候,诗是她的护身符,所以她不顾一切拍了这部随心所欲的纪录片。是艺术治愈了灵魂,人又向前创作了艺术。电影是写给香港过去的情诗。
      • 在映前,廖伟棠说:“香港诗不单只是诗人写的,它是每一个香港人写的。”黄灿然在电影里说:“我为它写了那么多诗,不能说我是不中意它的。” 我想,这座城市的迷人之处在于:电影散场后,从文化中心走出来,发现天空飘着淅沥沥的小雨,钢铁森林的另一面是浮在海上空的月亮。你看,诗里的「淒風苦雨,披星戴月」都在你眼前了。它给浪漫在心中的人以无限遐想。
      • #HKIFF47 以纪录片的编排来说,不如预期。电影展现的对象感觉关联性不太大,除了廖伟棠说黄灿然的诗对他影响很大,但这部分的呈现也只是停留在访问时提到,他人和诗感觉跟黄灿然很不一样。而前面带过的几位诗人,更是让人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编排?虽然都是具代表性的诗人,但无论是采访的内容,还是片中出现的诗都不太能明确这点。不过,黄灿然和廖伟棠,乃至前面几位诗人,都确实是很有自身魅力的人,他们的言谈,哪怕很简短,都能吸引人想去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世界,这点还是让电影加分不少。更令人触动的是,片中那一首首诗里,描绘着太多过去的香港,能感受到诗人和导演心中想表达的留恋与感慨。
    • 豆瓣 7.9 IMDB 7.5 HD中字
      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
      2022
      纪录片
      美国

      美人与流血事件

      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VENEZIA1⃣️0⃣️ 小人物凝聚力量对抗大财团的故事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影片更多聚焦Nan Goldin本人生平经历,包含人生被姐姐自杀阴影笼罩选择用摄影还原真实,结构剪辑稍微凌乱,群像故事蛮有趣,观影后期明显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啜泣声音。不过几天下来我对我的金融街朋友们未来统治世界的野心充满了恐惧。
      • 美国摄影艺术家南·戈尔丁的纪录片,着重讲述她的家庭背景、成为“私摄影”的鼻祖的经历,以及最重头的对萨克勒家族滥用致瘾药物的组织的抗议活动。导演在采访、跟拍影像以及摄影作品的选取上略失平衡,也在探究私摄影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和抗议活动如何开展这两条主线之间也时而摇摆,是南·戈尔丁独特的艺术嗅觉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影片极大的吸引力。
      • 坐下来才发现是nan goldin纪录片,幻灯片纪录片都能拍得这么过瘾,艺术家的一生比电影剧本还精彩
      • 父母拒绝承认他们是逼死姐姐的凶手,萨克勒家族否认奥施康定是砍向病患的屠刀。相机记录下纽约地下俱乐部的燥热,针管却向不羁的躯体注射冰冷。司法只支持富人,只能争取博物馆撤下屠杀者的命名。当医生与药企合谋为患者开具处方,成瘾者却要忍受戒断和污名。当姐姐躺于铁轨,便用抗争为她指明了方向。
      • TIFF2022|观影25|纪录从80年代到今日的女性和性少数人群的斗争故事,又一个蚂蚁绊倒大象的励志故事,但是正因为她是摄影师南,如果不是艺术家的身份和影响力,结果可能还要另说。电影取巧用了南的幻灯片形式,纪录片拿到金狮奖,就像当年911纪录片拿戛纳一样,政治和社会意义更大。PS 看到三个家族成员,和《利刃出鞘》系列里的一模一样的富人嘴脸……
      • 也许是南高登本人身份的复杂性,看完我感觉她主业是社会活动家副业才是摄影师,还是不入流的那种纯纯边缘人生活记录,像人物简介幻灯片似的过了一遍。她自己笑称是通过给一个圈内人口交才打入艺术圈的。但实际上她的事迹挺感人的,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抗争,为自己为家人,但是南高登是为千千万万人,不因声音微小而停止呐喊,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和Sackler家族抗争,和虚伪的卑鄙的泯灭人性的资本家抗争,滴水居然真的可以穿石,南高登可不就是一剂精神氮泵!主创也都来了,放映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绝,大家潸然泪下和他们一一拥抱。
      • 72/100
      • 看之前:听说是个幻灯片电影?这也能拿金狮奖?威尼斯趁早flop!看完后:牛逼,服气,给的好,该拿,不接受反驳。
      • 我想对于Nan自己来说,PAIN取得的成功也是她意想不到的,而对于我们的感动在于,原来每个activist都会说的——“胜利总会到来的”——是真的存在的。导演用了最完美的一种方式展现Nan让人羡慕的一生,希望Netflix好好学学人家怎么拍纪录片的…别再喂我们那些垃圾了。
      • NYFF60的centrepiece,个人年度最佳纪录片。虽然是两条线叙事,却因为Nan变得非常合理,她人生中历经的那些人和事让她可以一直tough下去,一直无畏地去发声、抗争。看完整个纪录片非常感动,也感受到很多力量。大都会博物馆摘掉sacklers冠名的时候,真的为他们开心。
      • #venezia79 斯诺登和阿桑奇之后,Laura又塑造了一位小胳膊拧大腿英雄,这一次不是孤胆英雄,背后有一个群体,维度和复杂度增加,篇幅有限,有hold不住迹象,虽然用了小标题,但依然凌乱。喜欢群像塑造部分,因人去世得差不多了,所以都是过往资料,照片每一张都好看,David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艺术家和激进分子,伶牙俐齿,演讲充满激情。Nan个人部分中规中矩。拧大腿部分比较乏力,从Nan和她创立的PAIN角度叙事,拍摄和素材组织都差强人意,当然Laura也不是一个重视摄影技巧的导演。反对的对象是药品公司,却拿博物馆开刀,强迫博物馆拒绝捐款和除名,这个策略设定片中给避开了,schick! 斯诺登可是认真解释了“叛国”的伦理问题呢。
      • 8.5/10 #NYFF 即便影片绝大部分的魅力的确来源于Nan Goldin本人及其作品,但纪录片本身依旧有可圈可点之处:并不认为南的个人作品/经理叙述与其近年来的社会运动是被割裂的两条线,这样看似矛盾或不相干的并进其实正直白地宣告其历史性,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精神延续至今日。南对于药物滥用的反抗似乎是自反性的,或宣言性的,正因她曾被嬉皮士与其他人士视为“药物”滥用的护卫者之一。但即便其结构姑且合理,在局部上对于材料的处理依旧显得缺乏与情绪更能相契合的逻辑,只是间歇性的迸发出些许高潮,但缺乏些持久的绵延。还是缺少了些平衡感与复杂度,一种虚伪的“纪录片式”视角(潦草地将被批判的普渡制药家族的“声音”置入),此外也鲜少展示那些“机构”的声音,总而言之是“英雄化”Nan Goldin的处理方式,但若如此似乎便该更细腻。
      • 算是电影节观影到现在第四天里我心中的第一(可能雅典娜排第二吧目前)看完我好像摸到了一点边角,又好像更疑惑了。或许当代美术的意义就是一场场的Happening,就该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就该是对实事有反馈的,但我还是疑惑。 又或许我只是胆小。
      • #Venice2022#一共看了四部主竞赛也能看到金狮吗,还刚好是我唯一一部近距离接触主创的?说实话不能理解,题材取胜的片但是这个题材也没完全挖透,私人线很散很干扰观影体验 @Sala Grande
      • (ICA 1)
      • 影片最后在姐姐的医疗记录里出现这句”She saw the future, 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记不清了具体了),一瞬间眼泪涌出来。姐妹两人都在血泪的现实中fight出了beauty. Btw, 真心不喜欢豆瓣这个翻译:美人与流血事件。
      • 双线交织,一边是作为P.A.I.N.领导者的activist Goldin在当下和通过美术馆捐助洗白黑钱的药物财团的抗争,风格偏传统纪实影像;另一边是作为酷儿女性的Godin对个人经历的回忆,穿插姐姐在保守家庭中出柜后的自杀、药物成瘾、AIDS流行、性暴力、酷儿地下文化、美国反文化运动等议题,多为第一人称自叙,画面致敬Godin个人摄影风格多用静帧幻灯。标题翻译完全是胡说八道,“All the beauty and bloodshed”是精神科大夫给Nan Goldin因性向自杀的姐姐Barbara开的处方中写下的一句话,“she sees the future and 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
      • Nan真的是一生都在抗争的传奇
      • 她真的很勇敢。badass。她的那些人物肖像令人着迷。在大屏幕上看Patrick Radden Keefe,心满意足,他的样子却和我想像中很不一样。音乐用得特别好。我觉得是几乎完美的纪录片。片尾致谢里有Edward Snowden
      • I don’t like your fashion business mister and I don’t like the drugs that keep your thin ,I don’t like what happened to my sister. First we take Manhattan, then we take Berlin
    • 豆瓣 8.4 HD中字
      The Fire Within: 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
      2022
      纪录片
      英国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The Fire Within: 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英字在线:BV13e4y1U7Xf
      • 比起Fire of Love,这部显然更cinematic,赫尔佐格亏就亏在被国家地理抢先了。
      • 素材选取的比Fire of Love更有意思。标题已解释两种剪辑的差异:赫尔佐格无意科普两人的生平或渲染他们的爱情,甚至压缩他们的出镜时间。比起外部的故事,赫尔佐格更在乎的是他们镜头内的影像(映射出他们的内心之火),帮助他们完成未完成的电影。这由赫尔佐格来做再合适不过,他和Krafft夫妇同样痴迷于记录“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filmmakers之间的惺惺相惜。
      • 6.5/10
      • 荷索的配乐选曲依旧充满澎湃能量 同样追逐过火山的人与另一对火山挚恋的惺惺相惜
      • 这不是赫尔佐格第一次涉猎火山也不是他第一次提及克拉夫特夫妇(《进入地狱》《火球》)。赫尔佐格在《灰熊人》里明确提过,他把灰熊人Timothy视作同行,Timothy所纪录的很多画面,是“电影学院教不出来的”。显而易见的是,克拉夫特夫妇留下的影像深深击中过赫尔佐格,他也没有试着把这对火山伉俪往某种逐梦圣徒的方向去塑造,他自己开篇就讲明了,他要做的是“celebrate the wonder of their imagery.”赫尔佐格对克拉夫特夫妇的纪念和欣赏,是一种基于filmmaker的惺惺相惜。相比于瑰丽而工整的国家地理版,这一版显然更作者、更“电影”。
      • fascinating volcanos
      • 4.5 迷人到让我窒息,赫尔佐格为故事赋予了诗意和纯粹,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The Fire Within不单是Kat和Maurice的故事,也是赫尔佐格作为创作者,为观众带来的强烈的“似火”。一年内两部关于火山夫妇的纪录片,各有风格特色,各具影像表达魅力,有纪录片真好。
      • 壮美的一切 DMZ
      • 还没看fire of love,这个也很棒!
      • 4.5 pure cinema. 克拉夫特夫妇不必由任何其他人代为讲述,但如果有的话必得是赫尔佐格:他懂得不僭越,懂得尊重未知,懂得影像本身蕴含的磅礴力量与复杂情愫,懂得在残忍无情和悲天悯人之外另辟一条蹊径。也只有赫尔佐格能从心底明白二人何以像灰熊人一样献祭自然,悲壮而渺小地化为地球上的一粒灰尘。"There is nothing more that should be said, we can only watch in awe."
      • 放弃了科普,放弃了人物叙述,甚至后半段两位主角都鲜有出现,赫尔佐格在做的不过是在证明:Katia和Maurice的内心之火让他们成为了充满好奇心的冒险家,亦是拍出绝美影像的伟大创作者,谁又能否认火山喷涌的壮丽与居民的流离失所相结合不是敏锐的纪录片捕捉呢?
      • 自然能量。
      • 一位电影人对另一对电影人作品的云导赏
      • B / 旁白不再是说教而是娓娓道来的驱动力,画框被取消从而亲近地体验手持的晃动,素材不再是素材而成为拍摄人的灵感共振,从而旁白被取消,主角被隐没,我们浸入其中,聆听自然的安魂曲。
      • 3.5 赫尔佐格式转写,磅礴宏大的迷恋,但写作者的立场足以维护这种改变。通过注视获得了力量,但转述不是
      • 3.5 与fire of love最大素材不同在于Herzog关注两人作为影像者的一面。
      • 看《火山挚恋》之前先看这部解解馋,最后戴着小红帽的他们好像卡通片里冒险的小人
      • 4.0。考慮到火山夫婦對冒險的嚮往和對紀錄影像真實性探索的自覺,赫爾佐格的創作動力是顯而易見的。可是他老人家明明也是拍出過《黑暗之課》的,怎麼這些年越來越話癆呢。
      • 旁白浓度过高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loma2gm@gmail.com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