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1 TIFF 金敏喜很美,烤鳗鱼很香,我还是很困。 |
|
又一封写给金敏喜的妙笔情书。这部和“之后”有异曲同工之音。洪塑造金敏喜人物弧光的方式是将她隔绝在所有闭环关系之外:她不是戏剧社团排演的参与者,却是权大叔爱情关系建立的电灯泡(后二者阁楼观月她却在楼下洗碗),目睹学生情侣的闪电求婚,却又从酒桌上的泪流抒怀中缺席,最后连喝口爽心酒的权利也失去了。她悄然促成这一切却又在表面上是所有一切的配角。但神奇的是影片结束后萦绕在观者脑海里的却还是她,她被塑造的“纯粹”而轻盈的局外人角色把她顶上了主角的位置,哪怕是那些她全部缺席的场景,光环还是她的。犹如开场溪边的孤独的写生和结尾身披红围巾的特写定格。最后,叔叔和侄女之间的不可能才暗扣了洪导的内心纠葛。所有这些,都堪称福柯论述话语的域外化思维(Pensee du dehors)的最佳电影注脚之一。 |
|
艺术与生命的比喻结构,往往是至纯至美。因此生命是一条溪流,潺潺向下,我们溯流而上,将溪水的波纹织入布中。堪为洪常秀生涯总结的作品,是敢于回返早期,敢于具体,敢于繁杂,敢于重新爱恨涌动、生死谈资,敢于在酒桌上把切实的人生苦痛托出,挑到窘境之上。认得出的洪常秀和认不出的洪常秀一同现身,最后几个镜头轻轻往返,令人叹为观止。从电影院出来,恍惚觉得所有他的电影、所有关于他电影的回忆、个人的所有回忆,缠绵而来,无话可说。 |
|
力挺洪常秀的电影,是因为它代表了我心中喜欢的一种电影的未来,可以摆脱“巨大的团队”、“资本”、“技术”甚至“审查”的限制,使创作获得如溪流般轻盈的身段。国内影人的无力与拧巴背后,更多不是创作的冲动而是欲望的沟壑,祝福他们像Jeonim一样拥有溪流的力量。 |
|
洪常秀,一款韩国伍迪艾伦。符合我对他的期待,没有更多评价了,一种舒适感……(一句台词和舞台短剧表演的片段让我们得以窥视男主角被审查的原因,可能这也是我对韩国电影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历史复杂性) |
|
第2500部,献给我的艺术电影启蒙,献给在我身边只有不到100米的老头洪常秀。感受到这是老洪好久不见的一种回归。就像他说的,他把典型性的角色和非典型性的角色混在一起,通过几场会面,尤其是几顿饭,看到他们的故事如何发生和延伸。他对角色从来不带预设,但确总有些调戏和反讽,调戏着关系中的孤独与欲望,又反讽着堂而皇之的面子工程。在溪边回到了有些男性知识分子的视角,进入到一个女子大学的场域发生的种种是非。这是有关的性别的,但洪常秀只是给你看产生命运变化的某些瞬间,和他们在那时的选择。与之前篇女性角色为主导的展现日常会面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中因为涉及太多人生巨大问题的角色,它有太多直接的人物的对抗和冲撞,它也有很多情绪宣泄和互助的时刻。洪常秀不再让我们只是客观得看角色的故事,而是让我和他们一起有哭有笑。 |
|
看到了任性到極致的洪,到最後放棄去數餐桌對話場景出現的次數,吸了三根萬寶路才緩過神來;過曝和欠曝、尷尬的言語拉扯在他的電影中永遠不是多餘的廢料;與男性闖入女性空間後的躁鬱/不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女性的來去從容,如溪水涓流不止,拿得起、放得下。 |
|
一辈子都在拍同一部电影的导演并不少,少的是有演员一直愿意陪你拍,在这方面洪着实令人羡慕。 |
|
感觉又像是洪常秀的情感状态阶段性思想汇报,借权海骁之口说出了或许是自己已经跟前妻离婚的真相,所以方能在酒桌上与各路异性指点江山纵横天地间;金敏喜的角色作为旁观者,却成为了整场叙事的尴尬主体,看似在溪边寻找日常生活的灵感,却在频繁的麻木中遁入虚无。 |
|
#77届洛迦诺首映 “喜欢一个人有错吗” 吃吃好吃的喝喝酒聊聊天的一部电影 |
|
#Locarno 77
5
一条平庸无奇的溪流,不必沿着河道一路漫游,穿梭于上上下下的空间结构;沿溪而栖的空间在不息的水流中历经时年,科幻般地,人的过去与现今于此相逢,于目光不能及之处对话。性、爱情、政治不过是溪边的几粒沙,被冲刷、沉淀、消解,小溪依然清冽。而溪边休憩、写生、编织之人,已不再只是灵魂缪斯或同心之人,她是这条泛灵小溪的忠实观察者和故事的讲述者,是他流淌的目的,是他自审的方式,是他生命的源泉。 |
|
#10651. 2024洛迦诺最佳表演(并列-金珉禧)。我这个洪粉也只能给到7分,当然还是比《旅行者的需求》好一点……六边形洪常秀又一部,金珉禧含量很足!好久没有看到她这么层次丰富的自然表演了(而且这个片长!之前洪片都80多分钟……)。剧作有一丢丢回到中期洪常秀很像侯麦的玩法(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反写《我们善熙》),但基本还是在舒适区(居然还能找到角度来cue自己的人生故事,我的天!)。摄影……反正拍了不打光的夜景!很有突破!可以硬吹!最触动我的是——权海骁对金珉禧说“你现在多大了?40多了吧”! |
|
喜欢他调整语调时,她看着他的肢体语言。“一片祥和,一片蔚蓝,这里一眼望去真的好美”的温暖,金敏喜这次的表演有种麻麻的微醺感。是眼睛,是问答,是旁观者,但也是存在于每个瞬间里的金敏喜。“喜欢一个人没有罪,是吗”,最后饭桌是洪的方法论吧,之后你便出现在我的定格里。 |
|
8.7 关于年长与年轻两位导演角色的叙事,让人想到的是《公民凯恩》般的对人物现实的不稳定认知,而金敏喜的角色身上带有较强的多重性,不只是观众的认知,同时也是行动者、“逆溪流而上的叙事编织者”,以及一些不可测的色彩。 |
|
这一部里金敏喜没在任何一段关系中。她是身边几段关系的旁观者。因此让人与人谈话中的某种虚伪感变得更加明显。 |
|
啤酒总是第一杯好喝,人总是第一面有趣。令人生倦的是,杯空了又续,人散后还聚,即便明知所有故事的结尾都是意兴阑珊,人们还是为了小小的喜悦筹划相聚,承认矛盾,是为人。 |
|
6th HIIFF。感觉回到了早期。本期待老洪玩结构,没想到如此踏实地呈现了敏喜的美貌,也是很惊人,这种品质的光线和画质下敏喜还是光彩照人。 |
|
很惊喜,在这部故事里洪好像回到了他早几年喜爱的叙述风格,自然景观与叙述紧密相连,目的不是讨论爱情,不过是因为爱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谁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爱情。看似是轻描淡写的散文诗,这种感觉就像就像看完洪的电影走出电影院总想吃拉面喝Makgeolli一样生动迷人。 |
|
我总在下雨的秋天想看洪尚秀,却在看完之后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感受,后来我明白,我看的是一种感受。 |
|
个人以为是之后之后最精妙的洪常秀,也是目前让人看得最会心、最动情的洪常秀,金敏喜贡献了近年来层次最丰富的表演,值得一座奖杯。喜欢那些掏心掏肺,艺术需要掏心掏肺,但掏心掏肺不一定是艺术,艺术还要求无法言说的愤怒、悲伤、喜悦和尴尬,编织成流动不居的色彩与关系。 |
|
喜欢它捕捉到人与人关系间的动态 非常巧妙的剧情设计 / 没有那么喜欢可能是它情感上避重就轻 也缺少了电影镜头的艺术性 让我忍不住觉得它和生活本身这么像 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 不直接去过这样的生活就好了? |
|
观看10-21年期间洪像是下棋,棋逢对手,见招拆招,游戏性的过程。现在则像在稳定绵延的棋势中,突然恍觉已不知在何时走完了那一步。诚然,过往的元素都还在,还可以品味金敏喜之为作者,代入人物,质问人物又抛离人物的结构属性,还能从新老导演身份重叠,40年前后“政治”和“自我”两出短剧的移位中感受到会心的趣味。但在此之上,还有一层更浓郁更惆怅的阴云笼罩着,有些窒息。当金敏喜在溪间现身,脸上露出拨开阴云后的笑容,留给我的只有错愕。 |
|
好适合秋天看 |
|
【5】洪的阶段性“教科书”之作,丰富至极,以典型的情节为基础,用时间、形状、动作、间离等多种抽象的方法示范了电影叙述到底还能通往何处,毕竟我们永远无法观测到同一条溪流。 w/c |
|
金敏喜正式回归后,洪常秀的色彩都变得更丰富了。用最粗糙廉价的设备拍最精雕细琢的构图,用最固定的长镜头拍最流动的诗意,用最漫不经心的“老三样”吃饭喝酒对话拍最深刻的主题——担心观众不理解洪常秀甚至借角色之口点出了“政治表达”和“性别议题”:永远向左边倾斜的餐桌镜头、金敏喜对风流的、貌似谦卑实则ego爆棚的学生导演和演员舅舅毫不客气的回击、轮流说出想成为的人的女学生们。人物关系的递进和疏离通过吃饭戏中位置变化就能得到体现和提示,洪常秀的电影放映过程中观众永远在根据他不断给出的暗示猜谜,然后很快得到答案被印证的小窃喜,随之而来的是与金敏喜同步的会心一笑,谁看到她的笑容会不想微笑呢?#6HIIFF# @ 大悦城 |
|
【4】不知道跟以往的洪常秀电影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是看到一些用心,越来越“剧情化”而非“Vlog”。可以清晰地看到剧情的编排,戏剧的编排,女大学生的新面孔,更加难得是看到了更加松弛,充足,过载的金敏喜。但除此之外,依旧是那种不知道干啥的电影,剧情同Vlog彻底混为一谈,又只看到吃饭,聊天,喝酒,散步,尬聊。原本是标准的三星电影,无毒无害轻松的洪式Vlog混剪的,很爱看。看到评论区对空间,编排,洪常秀的情书,对电影的各种荒谬的赞美,哦,两星。 |
|
屎上最长洪尚秀电影 |
|
看金敏喜已经是一种习惯了,以年为单位等待也毫不焦急,大概是笃信洪尚秀会按部就班的稳定产出——这个年代,“写情书”这件事很容易陷入心血来潮的浮躁,但洪尚秀写给金敏喜的电影情书,却独有一种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怀旧文艺气质,以摄影机为眼,爱意旖旎流转,苍老亦交融于时间,自然到此去经年的银幕重逢,甚至忽略了草木轮回;也常常感慨,喝酒、散步、尬聊,洪尚秀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三板斧,为何就总有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呢。// PS. 海报堪称“浪漫”的最佳具像化表达。 |
|
不息的溪流是时间,
潺潺的水声是时间,
月的阴晴圆缺是时间,
舞动的秋叶也是时间,
一切都如同时间一般,往前、向下、流动、汇聚、交织。
不同的时间遇见同样的人,
不同的人来到同样的地点,
不同的地点发生同样的事。
我经历种种之后,与自己对话。
我溯游而上,寻到时间的另一头;
才发现,什么也没有。 |
|
大阳光的户外很不舒服,但室内就很好。结构严谨,嵌套故事,诗意季语,哪一点不虐掉诺兰三条街?洪近年最佳。 |
|
罕见地探入一个机构的内部,罕见地拍了夜晚,罕见地引用历史。然后是似《广岛之恋》的“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今年喜欢《旅行者的需求》多一些。 |
|
决定溪流通向何处的是河道两旁的陆地,但决定它是否流动的是水的形状。它可以流向海、流向天、流向你目光所及的想象,或随着雨流回你的掌心。也许流向何方根本算不得一个问题,若两条溪流交汇,便永远有流向A的要流向B,流向B的又流向C。金敏喜是所有溪流交汇的媒介,她是一切自我的镜像,亦是一切他者的集合。她汹涌的情绪、凌厉的诘问、话题的截断是如此直接,但她并无心思在任何一条溪流旁驻足半晌,她潇洒地离去,从无半点留恋。 |
|
【5.5】从在你面前到在溪边,洪每一部都能带来观感上的巨变以及情绪感知的变化,匪夷所思的段落、未知的画外想象越来越多,尤其今年这两部整体看下来都觉得很宏观、抽象,有着很反复的情绪,某个人物的作用力在情境内相当巨大。当然,00年代的洪也有剧作相当延展的夜与日、生活的发现,但观看情绪截然不同。以前顶多是男性幻想的破灭(作为观者很乐意看到戳破它后感受这种情绪),但在溪边,金敏喜的言语之间,我们会揪心、惧怕灾难。 |
|
近几年的洪片带领我们观察了太多斑驳的日光,这一次他让我们望向阴影和黑夜,在那里我们必须借助灯光或者是一些细微的光线才能看清人的轮廓,并且每一次看到月亮被邀请进入我们的世界,都能回想起《北村方向》里首尔的雪夜,但现在的洪已然更加靠近自然/生活本身,不过是否是洪要以此种残疾的摄影机姿态重新开启黑夜还有待观察。最后金敏喜从岩石后探出,真的只剩下感动了,年度瞬间。 |
|
金敏喜还是会演。鳗鱼看起来好肥美,好想吃。在韩国看洪常秀的成就达成 / emu |
|
就这么几个演员,今天你演这个,明天我演那个,就这样子一直演下去好啦 |
|
和《旅行者的需求》同等程度的抽象统领,但近乎抛弃了对结构的执着,起先的内部场景如过去一般但组织却异常流畅,隐约中昭示了之后的场景中对具象情绪的否定,以及情绪主体的交杂。尽管人物之间的谈论仍然普世化,但正如学生在酒桌上的练习所诠释的,情绪的生成可以高度自发。那么观众共情的来源,是对人物的理解、生活的感悟,还是情绪背后更为抽象的机制牵引着?我想结尾的这场戏,应该具备这样的辩证性。 |
|
看习惯那些60-70分钟的小品之后,你才会在这一部新的vlog里体会,生活的流淌如此随意,而我们在水中,如石子 |
|
8.5。角色情緒自然生發,敘述口吻豐沛多變,注視視角平等冷靜,讓觀眾輕而易舉地融入每段相遇。化技法於無形的精巧結構又讓每段對話都隱隱透露著主觀敘事或二次搬演的痕跡。洪常秀真正記錄並重現了日常,一種提煉後可任意編輯的日常,一種用以掩飾生活空洞本質的日常。 |
|
长镜头+刻意的变焦,在饭桌上展开的电影,金敏喜好松弛 |
|
金敏喜对待不同人物的态度就像在不同的舞台场景中穿梭,比如她对女学生百般呵护,对乱搞男刚正严厉措辞强硬,又比如在舅舅和教授那里,她扮演着“多余”,但不时地变成一根尖锐的枪。就像月亮圆缺变化,月亮还是月亮本身,金敏喜无论处在哪个宇宙,她都共享着所有宇宙的能量,她们汇聚成为她,而“她自己”又拥有着“她们所有”,主体不是单一的中心,而是散落在多元统一的意识之中。我更偏爱洪的原因就在于,他将这种领悟用全然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人物所处的时空就像溪流,看似有始有终,但当我们去探寻时,或许那里什么也没有。 |
|
洪常秀,电影节永远的安全牌,很多细节拍得倒是越来越准确,对话里边有些停顿,故事外有一些留白,用得很精妙。 |
|
舒服,唯一有点笑场的是金敏喜的角色名幻听起来太像cnm了 |
|
超越主观意图之外的偶然与想象,恰如月的圆缺,排演之外的即兴诗,承受之后,渴望的或正是某种放空的重启意识的降临,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未必如此幸运,意外的相逢或只是又一次循环,有趣的是此次再度重新定义了程序,金独自与众人代表的洪片经典行为分割,哪边是机械的结构哪一边又是时间的神谕,当他人只关心酒食过后醒来与睡去的旅途,金沿溪水而来,什么都没有的沉重真谛被轻松说出,她成为了洪迄今为止电影里最为贯穿过往的旨意。 |
|
开头和中段转到全知视角的处理让我想起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和《劳儿之劫》),这是一部几乎找不到摄影机视点的电影,而金敏喜所处的位置让我觉得这是另一部《旅行者的需求》,她好像从来不属于影片中的任何一场对话,只是随着月相的更迭在一个庞大但有限的空间里进行着她的观测。因此,《在溪边》也可以看作洪常秀对金敏喜观测的回应,或者说确认:确认一些爱的证据,确认此刻的合理性。同样也是一种在亲密关系里的未雨绸缪,将《在水中》里无法被观测的压抑之物暂时封印,是阶段性的和解与自洽。“溪流的那边什么也没有” |
|
不确定性,一些关系一些对话,东亚人的含蓄。给演员空间。给自己模糊空间。不追求确定,等着被赋予,拥抱不确定、就是直面恐惧。|在这组人物关系里,金敏喜是三人关系里的下位者,最后她喝酒、抽烟明确的释放攻击性,很东亚文化,有一丝爽感 |
|
金敏喜可以坦然说出我40多了吧,展示白头发,真好。 |
|
4.5,就像用织布机在追流溯源中编织变化的流水一般,金敏喜也在一次又一次饭局中编织着人与人虚实变幻的情感空间,而一切的释出似乎在她面前也都变得温柔和轻盈了起来。难怪这次洪的编排会那么舒适(是的,又是一封情书),且第一次对餐桌上的酒与食物产生了强烈的品尝欲望 |
|
第一次在影院看敏后,将金敏喜的角色设置为旁观者真的很妙,她自然不着痕迹的表演也成就着这段故事。喜欢的人就会很喜欢,那些谈话,那些喝酒吃肉,甚至是激烈起来的对峙。@HIIFF2024 |
|
不给观众一点get的机会啊,话说一半就很难受。以四十年为一个时间跨度讲诉当下与过去的故事,四十岁的她似乎想在时间的水流里抓住什么,既是向外也是向内,结尾给出了答案(金敏喜最有趣的表演当属与年轻男导的对话) |